关灯
护眼
字体:

1白潋(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说起十里村,这个小村子所在的州在整个国家的东部,有一条大河经过。

十里村和那条大河挨得并不太近,不过附近有个县,县里又好几个镇子,这样一来,集市也多了。

十里村离他们不远不近,也算是沾了光,这几年村里人的生活比起几十年前,也好上不少。

以前,每个月每家几乎都不怎么能吃上肉,现在嘛,大部分的每个月至少能吃上一两顿了。

十里村南边还有一片山,白潋听村里出过远门的读书人说——像波浪一样。

山浪绵绵的,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会结出好果子。

因此这小村子勉强能称作依山傍水,风水好,也算得上民风淳朴了。但也不敢说全部,只能说是大部分人。

十四岁的时候,白潋从村长手里拿到了自家的地契。手里有了地,再勤快些,换的银钱也就多了些。

自己住的是间茅草屋,也是爹娘留下的。虽说是茅草屋,但当年爹娘请人建的时候,肯定花了不少功夫,坚固得很呢。

边走边想,她天生腿长手长,没一会儿就到了她家的一亩地旁。

她刚接手自家的地没两年,凭着自己的双手和老人的传授,慢慢积累了种地的经验。

现在到了春天,白茫茫的雪都已消融,化成水钻进了地里。

她得赶紧趁这个机会种点东西,等收获了就能拿到集市上卖了。

她越想越美,脸上呵呵笑得很是高兴。这三年她自己攒了有二两多的银子,都是她省吃俭用,抠抠搜搜给省下来的。

再加上前几年三家人卖了白家地里的粮食换的钱,现在全身上下一共有五两三百文钱。

不过这段时间菜价、布价、油价肉价都涨了,单是每人每年吃喝拉撒穿的开销,再怎么节省,也得花上差不多二两。

若想建一座普通的砖房,起码得准备六十两银子往上,按照她现在这个攒钱的速度,还得再过二十年左右才行。

想到这里,白潋的脸色一肃,浑身上下都郑重了起来。

不行,她得赶紧干活了。

白潋锄地。太阳越来越大,天气也越来越热。

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到下巴,再啪嗒啪嗒的掉进地里。

要想干活轻松点,要买头牛才行。白潋忍不住盘算,可一头牛卖五贯钱,照现在的身家来看,要买牛还得到明年,但她也舍不得手里的钱。

她一个姑娘,身体倍儿棒,身高和旁边的张铁都不相上下了,白潋催眠自己——一天不干活就难受!

没多久,越来越多的人到了地里,有男有女。大部分女人是来给家里的男人送饭的。

“哎喂!”一个老婆婆大声叫起来,近六十岁的人叫出了三十岁的音量,“你们两个快过来!”

“小潋。这是你的。”等白潋两人到了,佝着腰的老太太把饭菜也放好了。

白潋左边的地是村里汉子张刀家的,今天只有他儿子张铁来翻土,平时张铁他奶或者他娘会来送饭,白潋和人家商量了,说给她家饭钱,顺道的把白潋的也送一份。

右边的地则是孙兰孙小娘家的,小娘家只有她自己和一个三岁的女儿,她汉子前年摔断了腿,伤势严重,家里的钱也不够治的,去年就一命呜呼了。

这儿的地嘛,孙小娘有空会来锄锄。今儿个估计是家里有事,没有来。

孙小娘身体也不行,白潋和张铁两人有时看不过去,就会帮帮忙。

“谢谢三婆婆。”白潋乖巧地说。

这奶奶是村里年纪第三大的老奶奶。这个年代能活到七十岁,已经是极其长寿了。要是谁家里有个长寿的老人,那这户人家都会以此为荣。

所以他们有的也会用年纪的排序称呼老人家。

“谢嘛呢?”老三婆有些不高兴,脸颊的皱纹直往下拉,“听铁娃他娘说,你还给了好多钱是不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