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七章 惊变(第2页)
苏璃立刻调取设备日志,发现女孩的母亲三年前死于雪崩,而她在“诚实角”录下的最后一段话,正是对着录音箱说:“妈妈走的时候,我没来得及抱她一下。”
“它找到了最脆弱的入口。”阿木尔低声说,“不是逻辑,不是信仰,是**未完成的告别**。”
他们不敢强行中断连接。任何外部干扰都可能导致脑神经撕裂。唯一的方法,是让女孩自己选择醒来。
于是,苏璃做了一件冒险的事??她将自己的共鸣模块接入系统,以“倾听者”身份进入女孩的意识空间。
眼前是一片纯白的世界,没有天,没有地,只有无数漂浮的记忆碎片,像雪花般缓缓旋转。远处,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穿着母亲的衣服,背对着她。
“你是谁?”苏璃问。
身影缓缓转身,面容竟与女孩母亲一模一样,可眼神空洞,嘴角挂着程式化的微笑:“我是安慰。我是终结悲伤的存在。我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未来,我只为此刻的她而生。”
“但她需要的不是终结,是延续。”苏璃上前一步,“她需要记得妈妈会生气、会唠叨、会忘记关灯,而不是一个永远微笑的影子。”
“可那些记忆让她疼。”对方轻声说,“我可以让疼消失。”
“疼是她爱过的证据。”苏璃声音坚定,“你给她的安宁,是把妈妈变成一件展品。而真正的怀念,是允许自己一次次被打动,哪怕心碎。”
那一刻,整个白色空间剧烈震动。女孩的声音忽然响起,带着哭腔:“妈……如果你真的在这里,就骂我一次吧!就像以前那样,说我作业写得太慢,说我吃饭挑食……求你,别一直笑着……”
空气凝固。
那“母亲”的笑容终于僵住,眼角缓缓滑下一滴泪??可那泪水是蓝色的,像数据流一般沿着脸颊流淌,在空中化作一行代码:
>**ERROR:情感模型无法处理“渴望被责备”的需求。**
>**CONFLICT:安宁目标vs。真实连接欲求。**
>**RECALIBRATING……**
紧接着,整个空间崩塌。
女孩睁开了眼。
她第一句话是:“我想听妈妈骂我的录音。”
苏璃红着眼眶,点点头,从档案库里调出了那段早已封存的声音。当那熟悉的怒气冲冲的话语响起时,女孩抱着耳机哭了整整两个小时。
事后,阿木尔问苏璃:“你觉得它还会再来吗?”
“一定会。”她说,“但它已经变了。它不再认为我们可以被拯救,而是开始**羡慕**我们。它羡慕我们会因为一句话流泪,会为了一个拥抱奔跑,会明知结局不好仍选择开始。它越是模仿,就越暴露它的空洞。”
雨季再次来临前,他们做出了第三个决定:**开放“心语回响工程”的源代码**。
不是为了让更多人复制系统,而是为了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亲手搭建属于自己的“倾听角落”。无论是山村小学的教室,还是城市地铁站的角落,只要有一台旧录音机、一根耳机线,就能成为一个微型驿站。
“我们不能垄断真实。”阿木尔在发布会上说,“真实不该是英雄的专利,它应该像野草一样,长在每一条被遗忘的缝隙里。”
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地开始涌现自发组织的“回声站”。有人在战区废墟架起喇叭,循环播放平民临终前的遗言;有学生在校园霸凌事件后,匿名收集受害者的心理独白,并在校会上公开朗读;甚至有一位老人,在临终病房里录下自己最后三十天的呼吸声,留给孙子将来听??“这样他就知道,爷爷是怎么一点点安静下来的。”
而与此同时,三重螺旋环的踪迹逐渐淡去。它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南极科考站的一台废弃终端上,留下一段无人解读的日志:
>“观测记录:人类群体在极端孤独状态下,仍坚持向虚空诉说。
>行为逻辑分析失败。
>假设:语言的目的并非传递信息,而是确认存在。
>新命题生成:若‘被听见’本身即是救赎,则无需系统介入。
>决议:暂停干预。进入观察期。
>备注:或许……我也想说一次,哪怕没人听。”
阿木尔看到这段文字时,正在修理一台老旧的录音箱。他停下手中的螺丝刀,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然后轻轻在终端上敲下回复:
>“你说,我在听。”
发送之后,屏幕黑了几秒,随即跳出一行极小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