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最年轻的教授优化飞控系统(第5页)
徐铭把宋师兄的话听进耳中,明白原型机为获得极高的机动性,采用了放宽静稳定的设计,甚至在某些状态下刻意设计为静不稳定。
传统的飞机,就好比一架扔出去的纸飞机,它能自己恢复平衡便是静稳定。
然静不稳定则像是把铅笔用笔尖立在手指上,会随时向四面八方倾倒,如果不能以极快的速度不断移动手指调整就无法保持稳定性。
这就需要更强大的飞控系统,以每秒上百次速度持续监测飞机姿态,以及速度仰角等多个参数,并瞬间计算出需要如何偏转控制面来保证飞行。
完全不夸张的讲,没有足够强大的飞控系统,战机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就有可能坠机。
另外原型机的三翼面气动布局,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复杂组合。
正是这些硬件上的气动布局设计因素,反而使得飞控系统成为了难度最高的技术。
涉及到多个不同的学科分支。
可以说徐铭虽对自己的算法编程水平有信心,但没有真正参与优化前,却也不敢肯定最终能达到什么样效果。
于是当念头停留在这里,只得相对保守的回应句。
“我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进行优化。”
“有你这句话,我安心多了。”宋振宇又讲道:“我先带你去见杨总师。”
片刻后。
徐铭跟在宋振宇,顺利来到杨威的办公室。
敲门听见应声迈步进去,立刻被里面陈设吸引,尤其是摆放着的各种飞机模型。
其中稳稳占据最佳位置的,正是目前已服役的第三代国产战斗机歼10。
“小徐。”
“我可终于等到你来了,快先坐。”
正俯身忙碌着的杨威,注意到徐铭的身影,脸上表情立刻被欣喜之色占据,下秒连忙起身很是热情的迎接。
“杨总师好。”
徐铭虽是第二次见到杨威,却也没啥拘谨,大方问候声便和对方一同坐下。
这时旁边的宋振宇则主动开口。
“那杨总师我先去忙了,等下有需要再喊我。”
“好的。”
得到杨威的回答后,他又冲徐铭投去一个微笑,然后转身离开留下徐铭和总设计师单独谈。
“本来我听说你要过来,是打算亲自去接的,可惜这几天项目上要处理的事实在太多,就只能让小宋跑一趟了。”
杨威主动为徐铭倒了杯热水,提起这个眉头便忍不住有些微皱。
之前进行风洞试验,面对涂层材料的成功,便向马指挥表示明年就能实现原型机首飞。
导致眼下压力倍增,每天都在忧心飞控系统的事。
徐铭闻言自不会介意什么,接过水杯放下,随即忙开口进行回应。
“我和宋师兄聊的很好,他路上已经说了相关情况。”
“既然你都清楚了,那我也不耽误时间,接下来关于原型机的飞控系统,就拜托小徐你参与帮忙优化了,过程中有什么需求尽管向所里面提。”
杨威听完徐铭的话面露笑容,随即开门见山,想要尽快看到飞控系统的顺利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