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哪有天赋我全靠自己努力三合一(第2页)
作为数论皇冠上的又一颗明珠,哥德巴赫猜想的被提出的时间和知名度,可都要比孪生素数大的多,并且有国际上的知名研究机构和数学家。
当初陈景润院士,正是在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牵头成立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团队。
并成功推动猜想的进展,证明出经典的1+2。
如果徐铭真能为这项遗憾画上句号,那么对于数论界的贡献将无人能比。
到时候都不能说是摘取数论皇冠明珠,而是直接把皇冠给戴在了头上。
而在场中情绪波动最大的,则还要属田纲。
他成立燕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已然打定主意要把徐铭拉进中心担任研究员,若届时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对国际数学研究中信影响力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使之在国际上打开知名度,未来有可能成为像克雷数学研究所那样的顶尖存在。
徐铭听完两人的话,心里面到没有什么负担,更没打算现在就确定一小时报告的内容。
毕竟眼下他对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改造,都还在进行中并未完成,更不要说彻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了。
另外他之前还答应了杨威总设计师,要帮忙优化新型隐身战斗机的飞控系统。
等燕大这边的事处理完,估计要去锦城几天。
接下来的时间,当这个话题暂时结束,空间内顿时陷入到一阵沉默之中。
大家忙自己的事情。
就这样。
又过去两个小时后,徐铭他们一行十多人,终于乘坐燕大的专车从机场顺利回到燕园。
正如田纲之前预料的那样,放眼望去门口已然聚集了不少媒体人员,甚至其中不乏印有总台标志的采访车。
不过为避免影响校内学生的正常学习,燕大方面并没有让记者进去。
仅在外面临时搭建了遮阳棚,并提供水和食物。
徐铭的印象还停留在上次机场,万万没想到这回人数竟差不多翻了数倍。
着实意外数学界的事竟也这么受关注。
下意识脱口惊呼道:“居然来了那么多记者?”
“除了你对国内数学界的贡献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你现在的年龄,这些对记者来说属于难得的好新闻,自然都想拿到你的第一手采访资料。”
张鲁平在车内笑着解释,对于文科新闻学相关的东西同样不陌生。
闻言徐铭则点点头表示知晓。
只能说如果把他在数论领域取得的成果,放在燕大数院的教授身上,那么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受邀报告,或许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度。
最多被官方媒体报道。
但因为他的年龄,以及博士生身份,才引得如此多新闻媒体记者线下赶过来采访。
念头正停留在这里,耳旁又很快响起导师的声音。
“不然我给学校打声招呼,把记者都喊到一起,给你弄个小型记者招待会。”
“没必要这么大费周章,就直接在这里吧,露面聊几句也好让他们离开。”徐铭摇摇头开口讲出自己的想法。
他可不想每天学校门口,都有这么多记者在,时间长的话还会影响到校内的学生。
对于徐铭的提议,张鲁平自然没有异议,随即在车辆停稳之后便一起跟着下车。
旁边田纲和郑以中等人陪同。
这边的动作,自然立刻引起不远处记者注意,随着有人喊了一声迅速蜂拥而至。
“是徐铭回来了。”
待近前举起话筒后,纷纷提出问题。
“作为国内首个拉马努金奖获得者,请问你现在有什么样的心情?”
“恭喜你斩获拉马努金奖。”
“在研究数论的过程中,哪个瞬间是让你最感到突破和兴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