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晏殊(第1页)
福宁殿。
晏殊刚把迁宫的折子放在案上,赵祯握着朱笔的手就顿了顿。
“迁宫?”他声音听不出情绪,只慢慢抬眼,“公主住得好好的,锦华阁离朕的寝殿近,夜里有个头疼脑热,太医来得也快。”
晏殊垂着眼:“陛下,臣昨日整理后宫旧档,见《营造法式》载:‘公主居所需避火道三丈,以防祝融之患’。如今长公主的锦华阁,后墙距西角火道仅丈余,不合规制。”
“这规矩,朕怎么不记得?”
“是前朝定下的旧制,”晏殊声音平稳无波。
“景祐年间曾修订过一次,许是陛下政务繁忙,未曾留意。锦华阁自太宗朝起便是藏书处,后来改名作公主寝殿,没来得及挪开火道。前日西角楼线路检修,工匠说那处确有隐患。”
他说着,又呈上一卷宫舆图,红笔圈出锦华阁的位置,旁边密密麻麻标着火道走向:“依规制,迁去积翠殿最为妥当。”
赵祯盯着红圈,积翠殿……离延福宫远,离火道远,离他更远。
*
他接过张茂则递过来的茶抿了一口,才压下那点快要涌上来的躁意。
“晏相,”他放下茶盏,声音比刚才沉了些,“公主自小怕黑,积翠殿那边连个暖廊都没有,冬日里风灌进来,冷冷清清,她如何受得住?”
晏殊抬头:“陛下,臣已让人查过,积翠殿虽偏,却有现成的暖阁。且举宫的内侍伴读,自随公主同去,左右是寸步不离的,公主必不会觉得冷清。”
赵祯扯出点笑意:“你倒是想得周到。”
晏殊躬身更深:“臣不敢当,只是分内之事。”
“既合规制,便迁吧。”
*
搬到积翠殿那日,院子里已是初冬光景,殿里的地龙烧得正旺。
赵时念抱着个锦缎包裹的兔子灯跑在前头,柳嘉之抱着她的披风快步跟上。
身后的江安七则细心地捡起她晃掉的珠花,攥在手里。
“安七你看!这的窗比先前的亮堂多了!”赵时念扒着窗回头,鼻尖冻得红红的,“晚上点了灯,定是照得满室都暖融融的。”
江安七含笑点头:“公主说的是,这儿僻静,倒比从前更清净些,夜里也安稳。”
柳嘉之在一旁挂好披风,听着这话忍不住笑:“公主喜欢就好。”
赵时念打了个小小的哈欠,兔子灯的穗子在她臂弯里轻轻晃。
江安七见状,便取了软榻上的厚毯裹住她:“公主乏了?靠着歇会儿吧。”
她揉着眼睛点点头,往软榻里缩了缩,怀里还紧紧抱着兔子灯,不多时就发出了匀净的呼吸声。
*
江安七轻手轻脚替她掖好毯角,转身时,见柳嘉之正望着炭盆里跳跃的火光出神。
“没想到真能成。”江安七先开了口,“当初我随口提的,竟没料到你真能说动晏相。”
“也是侥幸。”她笑了笑,声音轻得像叹息,“你看她这会子睡得多沉。”
江安七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也跟着笑了。
“晏相那边,”他缓声道,“你想怎么谢?我去备着便是。”
柳嘉之抬眼:“我自有办法。”
江安七颔首:“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