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050(第27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许家闻满脸诧异,薄薄的朝服冻得他嘴唇有些青紫,但也不肯拿赵长宁递过来的暖手炉。

“你自己拿着,姑娘家别冻着了。”他有些不解,“从前似乎并未与姑娘见过。”

赵长宁提醒道:“大人当年供职上林苑监,可还记得在荆山行宫,一个快冻死在合欢树下的小孩?”

许家闻拧眉沉思,忽然目光一亮,又惊又喜,“你,你难道是当年那个小姑娘?”

赵长宁含笑点头,“是的,大人,今日再见,长宁心中很高兴。”

她真的很高兴,除了报仇,她也会报恩。

许家闻也很高兴,当年随手救人,竟然在今日得到大回报。

“真没想到啊,真好,真好,你长大了好多,又高挑又好看,我一时竟认不出来。”

赵长宁眉眼弯弯,将手中的鹤氅递到他手中,“大人,天寒雪大,您劳碌奔波,还要为皇上分忧解难,莫要冻着了。”

许家闻连连拒绝,有些尴尬的道:“其实我不是没衣裳,只是穿着臃肿,怕面圣不好看……”

赵长宁都懂,有钱人做的衣裳保暖又轻便,那些只能粗糙保暖的衣裳,就难以兼顾美观。

她心头感慨,这怎能叫人不争不抢?

不争不抢,她根本不甘心。

赵长宁坚持将鹤氅放在许家闻的手里,“我知道,大人,您别放在心上,就当长宁在还您当年那件棉衣的恩。”

许家闻很无奈,但又很开心,将她看做女儿般的眼神,拗不过的他,还是将鹤氅披在身上,拱手道别。

出宫后,他还在感慨今日回来得不是时候,如此大的风雪,行走不易。

恰好,一辆马车行至面前。

随着许家闻安然归来,并升官后,陕西治蝗一事也终于有了圆满结局,朝堂上君臣尽欢,俨然一派和睦。

但赵长宁却看出其间的暗流汹涌,尤其是,皇帝将许家闻放在了都察院,这是个很明显的信号。

而内阁众人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提了一口气。

因为皇帝莫名其妙要设置御前女官,并且让吏部出具官凭,由内阁拟制敕书,要封赵长宁为女书令,赐御前行走,并记宫廷秘事,整理奏折,传达口谕等殊荣,官居六品,且不像是一时兴起。

赵长宁听到这个名头的时候,也愣了一下,但她欣然接受。

六品官呢,来的不容易,为什么不接受呢?

这次,不止内阁的人出来反对,连百官中都有不少人站出来反对了。

说的话也没什么新鲜的,无非就是没有这样的祖制,她还是女子,又怎能不经科考便能做官等言论。

但这一次,户部侍郎周海再没说话了,而是缩着脑袋,围着袖笼,一声不吭。

赵长宁对此并不在意,一概不理,只认真为女官考核一事忙碌。

她隐隐觉得,这事儿就一定能成。

经过三次轮考,只有两名宫女达到了要求,皇后娘娘在坤宁宫接见了两人,并赐予从七品女史之职,免除家中徭役,与朝堂上的官员一样,领正式俸禄。

唯二的殊荣,两个宫女喜极而泣,倒头便拜,“多谢娘娘恩典。”

她们一个被分到了尚宝监,做佥书,一个去了御用监,做典簿。

这里面,以前都是太监们才能担任的,宫女压根进不去。

赵长宁领着两人出了坤宁宫,语重心长,“那里肯定不好呆,但是,我们怕什么呢?他们有什么了不起的?”

两个宫女受到鼓舞,红着眼眶,有些激动,“姑姑,我们再难还能有当初的您难,有姑姑在,我们不怕。”

赵长宁拍拍两人的肩,心中很是欣慰。

她回到勤政殿,被安和悄悄拉到了一边。

他面色很是不善,咬牙切齿的,“姑姑,内阁的人来了,在跟皇上说你坏话呢,哼。”

赵长宁给了安和一锭银子,以兹鼓励,随即便轻轻靠近槅扇门。

“……朕倒真有些不知了,几位老大人当初派人去赈灾,督促修补河岸,说拔擢谁就拔擢谁,让谁升官就升官,朕有过一句废话吗?如今朕拔擢身边亲近之人,都成了不服祖制,大逆不道,祸国之举了?”

皇帝的声音越说越快,越说越大声,想听不见也难,话语里带着不满,更多的是对内阁频频压制的叛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