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三章 反攻下(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江衡的态度是如此的坚决,李昭旭也不好再多说些什么。

他十分敬佩着这位知己,这位同志,这位革命伴侣,为对方的思想意志,以及对斗争,对真理的极度忠诚所深深折服。

“江衡是一个极其伟大的人,她总是这样上进,这样忠诚,又是这样要强,这样渴望着进步,是一个值得人们向她学习的好同志。”

只是,在李昭旭的心里,仍然有那么一块让他如何也无法释怀的心病——他的第一任妻子杨雯雅,和他们那个还不到两岁的孩子李行端,正是在艰苦斗争的过程当中牺牲的。

尽管他一直竭力劝说着自己,让他不要把江衡当成杨雯雅的替代品或是复制品,而是把对方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当成她自己,那段过分惨痛的记忆,依然不肯放过他,长久地萦绕在他的脑海之中,

江衡越来越像杨雯雅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年,杨雯雅请求和李昭旭,一同投身于反抗蒋经纬的斗争的时候,她的态度也是这样的正义凛然坚毅且决绝。

李昭旭有些害怕——一向无所畏惧的他竟然也会害怕,他害怕自己再次痛失革命伴侣,失去那个和他约定相守终生的人

他已经失去过一次了,决不能再失去第二次,他想,

最终,李昭旭还是强迫着自己去克制了这一不该存在的恐惧。

在他看来,一切企图干扰自己全身心投入于斗争事业的东西——尽管它们有时来源于自己的内心深处,都可以被称之为阻碍发展的“敌人”。

既然是敌人,李昭旭就必然要以强硬的手段去对付它们,和自己做斗争,这是他的原则

,“在家国大义面前,儿女情长本就是微不足道的。”

李昭旭似乎已经做下了最坏的打算,真到了那个迫不得已的时候,他已经准备好和江衡一同牺牲了

“只要能换来国家的安定,换来人民的幸福,换来千百年间无数仁人志士所渴求的自由与平等,即便是飞蛾扑火,摔个粉身碎骨,我也无怨无悔。“

1872年12月10日,李昭旭所率领的“第三部队”正式向洛香城进军。

洛香城的社会基础状况相当复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治安很差

在洛香城的东部,居住着土生土长的陵山国人,他们的祖辈们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定居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是洛香城中最为安分的群体

居住在城西的,则是永绪国的移民,他们也都是在许多年之前就因为战乱或是灾荒等原因逃离自己国家,形成了一个团结的集体,也还算是安居乐业

只是,那些世代居住在本地的陵山国人,总对这些外来移民有些各种各样的偏见,他们称永绪民族为野蛮民族,是社会公序良俗的破坏者,有宗教信仰的陵山国人对他们的偏见更甚,

“念初派”和“熙文派”的教义冲突,让一些极端虔诚的信徒们对“异教徒”恨之入骨”。

永绪民族虽然算不上那些偏见施加者们所诋毁的那样野蛮,却也不是个多么安分的民族,他们武德充沛,崇尚战争与力量,总以为可以凭借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就连永绪国“熙文教派”的两位主神一一百结姬和应离神君所象征的事物都是战争、破坏与复仇

可以说,在洛香城中,若是有陵山国人和永绪国人起了冲突,十有八九是那个永绪国人先动的手,而且最后打赢的那个,也大概率是永绪国人。

久而久之,这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有些剑拔弩张,互相敌视,彼此嘲讽,矛盾冲突频繁,

然而,和城南的樊泽族人相比,永绪国人已经算是很安分温和了。

樊泽族人不是某一个固定国家的国民,他们不平均地分布在各个国家当中,又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间受到各个国家的驱逐,到处流浪,居无定所。

他们遭到如此看似不公的对待,却几乎完全是昝由自取。

在两千多年前,确实有那么一个叫作大樊国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国民也确实是无恶不做,行径相当恶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