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五章 相逢上(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小衡的照顾,看得出来,她被你们保护的很好。”李昭旭笑容洋溢,相当满意于江衍夫妇的认真负责

“哪有啊,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组织上派下来的任务,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地完成。”

李昭旭在江衍家里住了两天,期间,他和江衡进行了多次推心置腹的谈话,来试探她思想觉悟的高度。

令他万分欣慰的是,现在的江衡,依然保持着两人初遇时那样心忧天下的志向,那样乐观面对一切的态度,丝毫没有受到那些乌烟瘴气的侵蚀和影响,整个人都在以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状态健□□长着。

而且,她已经比两年前的自己要成熟稳重多了,想问题、办事情也比从前更加冷静而沉着。

虽然江衡仍旧克制不住自己意气用事的老毛病,却也在一次次的碰壁之中,收敛了些许莽撞和冲动,也学会了三思而后行,

“衡,你知道吗,我们已经成功地夺取了容楚城的政权,在那里建立了我们“真理派”的根据地,全国各地的真理派组织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取得最终的胜利。”李昭旭的眼瞳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在黑暗中摸索了这么久,我们终于看到光亮了!”

“是啊,现在蒋经纬已经彻底失去民心了,大街小巷的老百姓,没有一个不骂他的,对于我们来说,这可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啊!”

“,我为什么这么肯定‘真理’一定会战胜‘权威’?我们把人当人,尤其是把身处于苦难之中的人当人,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可供自己剥削掠夺的物件。

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的胜利是必然的,他们的灭亡也是必然的,这是全体人民群众共同的选择。”

江衡不由得露出一抹欣慰的微笑,“现在,一切都要好起来了。”

“衡,你愿意和我一起到回容楚城去吗?”

“当然愿意,其实,我对这一天,已经盼了很久了。”

“斗争的过程可能会比你想象的还要艰苦,处处充满了我们无法预知的危险,你能够坚持下来吗?”

“我…我能吃苦,而且,我不害怕危险。”

“那就好。”李昭旭看向江衡的眼神多了几分钦佩与感动,在这个只有十八岁的姑娘身上,再一次的,他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个意气风发而又无所畏惧的少年。

“衡,如果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像你这样明智勇敢,我们的斗争就更有希望了。

幸好,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觉醒过来了。”

1871年1月7日,李昭旭带着江衡离开了凌恒城,向着容楚城的方向一路行进着。

临别时,江衡只感受到一抹淡淡的惆怅弥漫在心头,和江衍一家人共同生活了这么久——虽然只是几个算不上漫长的假期,突然要分别,她依然感到万分不舍。

江衍并未表示出大多的伤感一—他害怕江衡会因之而产生太多的心理负担,他只是默默地替对方收拾好行李,一遍一遍地嘱咐她要注意完全,多多保重。

渡边纨素却难以抑制住自己过分泛滥的不舍,竟在庄园门口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江绫也不希望江衡离开,拽着她的衣服不让她走

江衡纵然对这个真正把自己当作一份子的家庭万般眷恋,却也清晰而明确地意识到,自己身上背负着比儿女情长还要沉重无数倍的青任,也应当做出正确的取舍

“再见了,亲爱的家人们,我该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了。”

1月12日,两人抵达了容楚城,那个充盈着真理与希望的“圣地”。

容楚城的人民是最早觉醒的,觉醒程度也是最为彻底的,作为指导的李昭旭思想与真理主义已经深深根植在他们的脑海,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科学而辩证地面对着生活中的一切。

他们懂得节制地崇拜,理性地批判,而不是像凌恒城那些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只知道盲目失志地破口大骂,毫无凝聚力,仍然是躁动着的一盘散沙。

他们能够明确地认识到导致自己受苦难的原因,也能够积极地寻求一个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消灭苦难。

他们也曾是一盘散沙,是伟大的李昭旭思想将他们团结在一起,共同走上一条名为真理主义的正确道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