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惊鸿上(第1页)
江寒玉的担忧,果然很快就在人民身上应验了。
蒋经纬的荒淫贪暴,比起先前的齐嘉和常思恒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根本就不像那些无脑吹捧者称颂的那样,是什么“任平生最好的学生”。
相反,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离经叛道者。
推翻了常思恒,他仿佛已经将自己标榜成世界的主人,凭借着自己“平定天下”的功劳而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先前为了笼络民心而施予的小恩小惠早已成为了过去时,现在的他,为了敛财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卑劣至极。
增添赋税,盘剥压榨,简直和封建时代那些罔顾民生疾苦的骄奢君主没有任何区别。
更有甚者,蒋经纬还下令大量印刷流通纸制货币,要求老百性把银元、铜元全部兑换成纸币,而纸币也在无止境的泛滥中逐渐开始贬值,原先够买一缸米的钱,现在连一碗米饭都买不起了。
百姓叫苦连天,他们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辛辛苦苦攒下的那么一点点积蓄,更是变得一文不值了。
可以说,他们在蒋经纬“平定天下”时把他捧得多高,现在就把他骂得多惨
“当时真是瞎了眼了,竟然能信了这么一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呸!这个王八蛋,简直他娘的不是人!”
“那是我原来准备着盖房娶媳妇的钱!现在好了,让那个天杀的混蛋给整得一分不剩!”
“唉,那可是我辛辛苦苦攒了大半辈子的……”
人群中也偶尔传出几句愤慨的话语,诠释着人民的怒火,
“去他娘的!那黑心玩意怎么不早点去死啊!”
“大不了,我们就……,我这条贱命就是不要了也成!”
“唉,人家位高权重,能坐上那个位置的人,哪一个是白给的?
他们肯定有着那些见不得人的手段,哪里是我们能对付得了的呢?”
“认命吧,积德吧,忍事者安然”
“唉,这个破年头,越忍越不得安然!”
“是啊,退一步换来的从来就不是什么海阔天空,而是那些卑鄙小人的得寸进尺与贪得无厌。”
教会的围墙早已不像久远时代那样足以隔绝两个世界,人民群众的疾苦之声还是传入了这一高墙之下的院落。
听闻着人民生活的困苦,江寒玉自然也是痛心疾首。
可是,当时的她,不过是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孩子,根本无法改变这样黑暗的现状,也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这个现状。
她所认为能够救赎世人的方法,只有收留难民,施粥救济,再加上在神像前无休无止的祈祷,
根深蒂固的理论灌输,让江寒玉的思想受到了很深的局限。
她只能看到人民群众的苦难,为他们感到悲伤怜悯,却根本无法意识到只有充分发掘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才是彻底消灭苦难的唯一办法。
并且,她甚至还将拯救人民的希望寄托在宗教和那些虚无缥缈的神明之上。
江寒玉越是痛心于人民的遭遇,她对于神明的信仰就越是虔诚。
她甚至不顾惜自己的身体状况,晚睡早起,终日抄诵经文,虔诚祈祷,渴望自己的诚意能够打动上天,让苦难中的人民得到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