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第1页)
说着说着,眼眶中竟是含泪了。
搁你在外头跳广场舞跳得好好的,回到家见儿子一家已经在吃饭了,于是拿了小碗缩在厨房里吃起了白饭配酱油,无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怎样来劝,就是不上桌吃饭,等委委屈屈回到客卧,拿起手机播放起不要钱的小说来听。
结果下一秒,不知怎么就到了这个古怪的地方来了。
等足足两个月吃的是糠咽菜之后,你铁定也要含泪的。
刘秀芳从前是根本不看什么小说的,她识字不多,学历是念了村小一年级。
她是听别人与她说,这手机上有个东西,跟从前的收音机差不多,还能边听故事边赚钱,这才叫孙女帮忙下载的。
这一听就入了迷。
此前她爱听的一种文叫做“老太太文”,虽然她认为四五十岁的主角并不算多老,七八十才应该叫老太太。不过这种文的剧情大抵是老太太辛苦半生,却被不孝子孙们哄骗走了财产,随后又将主角赶出家门,逼得老太太没有活路,凄惨的死去。
接着当然就是重生了。
重回到过去的老太太可以弥补遗憾,狠狠整治并教育不孝子孙们,同时也带领着整个小家族蒸蒸日上,过上好日子。
不过刘秀芳压根没把故事里的剧情和自己所处的古怪世界联系到一块儿。
那都是戏里的事,做不得真的。
她在这个古怪的世界上,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全都已经成家。三个儿子互相推诿,老大说娘一向最疼老幺,分家时贴补了老幺最多、老二说我又不是大的、老三说十里八村的传统就是老大养娘。
每家都是白天当着人前说得好好的。
背地里就防着她,连个鸡蛋都放在柜子里锁起来。
差点没把刘秀芳活生生饿死。
实在腿脚发软,她这才不得不出来找个活做。阿绵若是不要她的话,怕是等冬天就撑不下去了。
“一个月七百文、五百文都可以。”
这比在市面上雇一个帮厨的价格确实低了不少。
阿绵想了想说:“先试工一个月,工钱七百文,干得好的话一个月八百文。包一顿午食。”
第一次雇人,在牙人的见证下立好了雇约,说好明日就来上工后,又付了一百文作为牙人的佣金。
第二日有了帮工,阿绵果然轻省多了。
刘秀芳干活很麻利,招呼客人、端碗洗碗擦桌是样样都干得不赖。阿绵可以只用做菜和收钱,这样一番提高了效能,让小摊一天能多卖出一二十碗,很是可观了。
她虽然还只是个小摊,但一个月赚得钱已经比铁匠铺多了。
铁具虽说值钱,但打一口铁锅、买一把镰刀,不消说都是父传子、子传孙的东西,只要没坏,少说用个三代人的。
需求量某种程度上是比较固定的,这附近就这么多人。
而阿绵的豆花摊已经是有一拨很固定的人群,隔三差五就去吃上一碗。
不过前段时间真是把阿绵熬瘦了一大圈,如今总算能歇息一会儿。忙过了午食的点,阿绵就和刘大娘一起收拾摊铺,随后她将钱匣装进小包袱里,换上一个新的钱匣,再大致清点估算一下还剩多少食材,便跑去铁匠铺午休。
刘大娘呢,则就在这段没什么客人的时候,做自己的豆花饭吃。
阿绵不是那种很苛待雇工的东家,摊位上有什么料叫刘大娘自己加着吃便好了,不浪费能吃完即可。
当然,她能这样做的原因也有刘大娘的工钱比市面上(一两银子)低一些的缘故,这两三百文算起来,够在阿绵这摊位上点二十碗豪华版豆花饭了。
因此这一番是两者都没叫对方吃亏,甚至隐隐觉得自己这边是赚了的。
“刘大娘,你在这看会儿摊子,我晚点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