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2页)
“什么该做,又什么不该做。”皇太后的眼神如刀飞过:“在我这里,胤祺才是最重要的,胤祺你记着,谁也不值得你付出性命,日后必须将你的安危放在首位。”
这番话堪称大逆不道,倘若说出话的人不是这个王朝尊贵的皇太后,这不君不臣不父不子的话,已经被抓入大牢。
就连现在,听见皇太后这番话的人,立时跪了下去,瑟瑟发抖,宜妃也腿一软,滑了下来,抖着声说道:“太后娘娘言重了,胤祺救驾有功,这便是他的这番造化,也不枉您抚养他一场。”
皇太后重重叹了口气:“汉人的那些讲究,将你们都教傻了不成,我们草原上,从来讲究的都是弱肉强食,胜者生存才是正理。”
宜妃讷讷不敢言,这话皇太后能说,其他人却不能应。
正在尴尬时,随驾的太医被乌若领着,匆匆赶了过来,皇太后听见回禀,脸色和缓几分,让宜妃先站起再说,别让外人看了热闹。
太医不愧在宫中浸淫多年,对这凝重的气氛视如不见,一番望闻问切之后,得出胤祺没有大事的结论,不过是受了惊,喝两剂安神汤也就可以了。
写下药方的太医告退离开,满室的宫人都动作起来,抓药的,熬药的,将之前的令人窒息的氛围打破。
皇太后昵了眼一直守着不动的宜妃,心想着还是太着急了,这种话就该找个无人的时候慢慢说才对,也不会被打岔。
想通了的皇太后,等着宫人将安神汤呈上来,又见着胤祺喝完后,才让宫人抬着她回去歇息,至于宜妃,那是一刻也放不下心,令宫人将窗边的榻铺上,合衣躺了上去。
一夜安眠。
翌日,日光从没有遮挡的窗户里射进,屋内的桌椅都被照得格外亮堂,同时宜妃脸上的疲倦也在日光下显露无疑。
随着日光而来的,是康熙封赏的旨意。
前一日太子将皇太后等人从林中护送出来后,康熙忧心于皇太后的病情,又骄傲与太子一箭将老虎射死,匆忙间没顾得上胤祺这边,直到过了一夜,才想起为胤祺送来赏赐。
伴驾的官员这才知道,原来前一日皇太后遇险,不止太子骁勇,射杀猛虎救了太后和幼弟,还有一个五阿哥孝心可嘉。
“到现在想起我儿了。”宜妃看着康熙送来的赏赐,冷笑出声:“他眼中只有太子,其他人还有什么位置。”
胤祺笑着从宜妃贴身宫女手中接过茶杯:“额娘,您喝茶。”
宜妃恨恨道:“你这个小傻子,都被人踩头上了,还傻乐呢。”
这些话胤祺全不放在心上,莫说他知道太子的下场,知道此时风光无限的太子未来凄凉,对着太子他有一份天然的悲悯,就算什么也不知道,前一日太子于危难之时救他的英姿,确实让他崇拜。
许是生死关头印象格外深刻,无论宜妃如何不忿,在那日之后,太子胤礽便多了一个小跟班,除了被康熙宣召,陪着他见大臣之外,胤祺特别爱黏着他。
胤礽生母赫舍里皇后早逝,他并无同母兄弟姐妹,和他年龄相仿的大阿哥胤褆野心勃勃,三阿哥胤祉则满嘴的之乎者也,胤礽都不喜欢,几人关系不佳,这次却发现一直养在宁寿宫的五弟胤礽乖巧听话,胤礽心中也欢喜起来,不但不介意胤祺一直跟着他,还将胤祺护在他的羽翼之下,见着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想着胤祺这一份。
太子的示好,连宜妃都将心里的疙瘩去了几分,更别说康熙和皇太后了。
林海
“太子心系兄弟,不愧是我大清的储君。”又一日给皇太后请安之时,康熙忍不住的对太子夸赞起来。
此时已经从直隶出发,虽说太后伤了腿,但南巡一事,兹事体大,并不能随意叫停,皇太后的凤辇足够宽大,在众多宫人的伺候下,一路行来,皇太后并未遭到什么罪,只不过是康熙心系嫡母,请安次数愈发多了起来。
皇太后慈爱地望着正喝着蒙古奶茶的胤祺:“太子友爱,胤祺懂礼,都是好孩子。”
康熙的目光也随之望去,见着虎头虎脑的小儿子,尽管胤祺是他颇为宠爱的女人所生,并且由皇太后抚养长大,但在这之前,康熙并未在他身上投注多少注意,借着南巡的机会,又加之对太子的爱屋及乌,康熙对于胤祺也多了几分慈爱,他笑着附和:“胤祺确实好。”
皇太后得到康熙的肯定,更是骄傲:“胤祺昨儿个还亲自给我端茶了,多有孝心。”
端杯茶难道是多了不得的事吗?皇太后的语气好像他拯救了世界一般,胤祺被皇太后夸地脚趾抠地,一时讷讷,夹起一个烧麦狠狠咬下,满是羊肉鲜香的肉汁混着异域香料的味道,稍稍减少了胤祺的不自在。
“这几天胤祺一直陪着我这老太婆,都没怎么出去,才多大的人,难为坐得住。”皇太后依然在使劲地夸赞,她也知道,虽说她能护住胤祺,但到底康熙才是天下的主子,要想让胤祺更好,还得在康熙面前留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