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2页)
此话一出。
邓永祥仿佛得到未来什么信号,他连忙表态:“邓府愿意出资八万两抵税。”
“别,你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南青挑明一点道:“本王知道你作为市场的大商人,言行举止一样遭受来自各位同行的观察与窥探,就好比一面旗杆,升旗降旗,都有一个规律和时间。”
邓永祥闻言信心有点稳了:“多谢王爷体谅。我们当商人的很明白,什么叫做重农抑商为国之根本。”
“可为了谋生,不得不拼命赚钱,为此经常不择手段,因而惹得官家厌恶。”
“我们也实属无奈。”
对此,南青直截了当丢给他一个现成的答案:“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和人群都要客观看待,并且理智调控。”
她下了马车。
江幽菲双手抱臂,静静等着她。
两人齐头并肩踏进王府。
邓永祥眼底深藏着一抹思量,他抚着胡须,毫不犹豫转身离开。
管家很快上前:“老爷,您的朋友们已在府中等候许久。”
“你把他们请回去,就说我陪王爷下乡不慎感染风寒,暂时不便见客。”邓永祥答复。
管家刚要走。
邓永祥喊住自己老伙计:“在你看来,雁南王算不算得上一位明主?”
“小的怎敢评价王爷?”管家顿时惊慌失措。
邓永祥若有所思道:“是吗?我看乡亲们都认为王爷是一位爱民如子的主子。”
可是对待商人,却是截然不同的态度。世人都以为雁南王为了振兴荒北,可以毫无条件牺牲一部分利益笼络商人。
实际私底下早在那位主子心中明码标价好了。
上位者,便是上位者。
考虑的永远都是国家利益,只是他们运气好,遇到一位愿意拉着所有人一起前进的主儿。
钦差达到荒北的消息已经传遍各地。
县官们默契撞死,把交税的妈的都推到雁南王手上。
反正是司农官打探的消息,事后,要是谣传也只能怪司农官。
这种推卸责任,装自己不存在的各地县官,都有一个无过便是功的心态。与江幽菲和南青共同树立的无功便是过的政治风向,截然相反。
鲜少人站出来表明态度。
只有广怀郡主和安宁侯。
而在荒北总共二十一个府,三十四个县城,一百三十四个镇,八百多个村落。
尽管才八百万人,但回流的人口仍在增加。
南青换了衣服回到书房那一刻,司农官已经早早等候。
“王爷,钦差大人已在微风亭等您。”司农官汇报道:“今年比较特殊不是大司农与户部税官亲自催收,而是宫里来的一位叫严公公的太监副总管。”
算是内监的二把手。
南青没想到对方官威那么大,还要自己亲自跑一趟。
“幽菲,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