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7章 情愫与离别(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朴素的赞美,胜过万千情话,撞得江浔心头暖意融融。

夜幕温柔地覆盖了整个双茶坡,灶房里飘出饭菜的香气。

两人在廊下相对而坐,余下的棕叶在他们指尖缠绕飞舞,光影交错,指尖偶尔无意的触碰,低声细语的讨论,心湖的波澜在寂静山村的暮色里无声扩散,编织着比棕叶作品更为复杂也更为美妙的情感。

第二天的雨来得毫无征兆。前半夜还是星子漫天,后半夜却被沉闷的雷声惊醒,继而便是瓢泼大雨急促地敲打在瓦片上、泥地里,奏响了山间夜的交响曲。

黎家的老屋在风雨中显出几分沧桑与坚韧。

清晨醒来,堂屋里的炭火盆便早早升起,驱逐着湿寒。屋外雨幕如瀑,屋檐挂起了晶莹的水帘。原定上午继续巡茶山的计划不得不搁浅。

“这鬼天气!”黎真真站在堂屋门口,望着灰蒙蒙的雨帘,语气懊恼又无奈。

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长袖格子衫,下摆塞进略显宽大的棉裤里,赤脚踩在洗刷干净的石板地上,几绺发丝被门口涌入的湿气打湿,贴在纤细的脖颈上,显出几分稚气和可爱。

江浔的目光落在她赤着的脚踝上,纤细白皙,踝骨清晰,像温润的玉。

“正好休息。”他温言道,给她倒了杯滚烫的老鹰茶,“尝尝,驱寒气。”

指尖递过茶杯时,有意无意地蹭过她的手背,留下一点酥麻的热意。

黎爷爷拿出那箱老旧的宝贝棕叶,“莫得法,出不去了,教江娃子编个‘小龙’吧,龙能驭水,今天我们就编个棕龙。”

他布满老茧的手指在叶片间穿梭,动作缓慢却充满岁月沉淀的美感。

黎真真欣然同意。于是三人围坐在堂屋的炭火盆旁,温暖的火光跳跃着,映着各怀心思的脸庞。

爷爷一边絮叨着老辈传下来的棕编口诀——“撕要顺气,拉要均匀,穿要灵巧,绕要耐心”,一边示范着更为复杂的编制过程。

黎真真熟练地跟随着爷爷的节奏,手上动作不停,嘴里轻轻哼唱着川南不知名的山歌小调,婉转悠扬的旋律在雨声中忽远忽近。

江浔的目光却更多停留在黎真真身上。

火光勾勒着她低垂的眼帘、挺秀的鼻梁和微微嘟起的红唇,那专注的神情带着致命的吸引力,像一幅温柔静谧的油画。

她偶尔抬眼与爷爷交流,或是对他露出鼓励的笑容,眼波流转间顾盼生辉,仿佛蕴藏着整个春天的心事。

时间在棕叶间的穿梭、火盆的噼啪以及窗外无穷无尽的雨声中悄然流逝。

“这个穿线…这样对吗?”他指着自己编得一团糟的某个节点,身体微微倾向她,胳膊外侧似有若无地贴上了她手臂薄薄的布料。

黎真真身体明显僵了一下,指尖的叶子微微一颤。

她飞快地瞥了他一眼,没有立刻挪开,脸颊却在火光的映衬下迅速染上一层艳丽的红晕,连带着小巧的耳垂也晶莹欲滴。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决心,反而更靠近了一点,伸手去纠正他手中的棕叶,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轻声道:

“唔…这里要这样,拉一下再穿过去…对。”在重新缠绕棕叶时,她的几个指尖不可避免地、长时间地按压在江浔的手指上。

不再是之前采茶、揉茶或编蚂蚱时短暂无意的触碰,这一次,带着明确的教学意图,却又清晰地传递着彼此肌肤相亲的温热与柔软。

江浔清晰地感觉到她指尖微微的凉意和被火烤后温热的指腹,甚至能感受到那细微的纹路与自己皮肤摩擦的感觉。

他仿佛能听到她的心跳声在耳膜里撞击,与窗外雨声奏成和弦。

黎真真的呼吸也变得轻浅,低着头,睫毛剧烈地颤抖着,火光在她脸上投下深深浅浅的光影,那抹红晕从脸颊一直蔓延到脖颈深处,如同最上品的胭脂化开在纯净的山泉里。

爷爷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洞悉一切的光芒,却只是装作没见这两人几乎要粘在一起的身影,自顾自地编着他的棕龙尾巴。

屋外,雨声渐渐疏朗,从倾盆而至转为断断续续。堂屋的暖意却越来越浓。

他们之间的空气仿佛也被炭火烤热,变得粘稠而暧昧。每一次指尖的接触,每一次不经意的身体靠近,都像是点燃一片无形的枯叶,在两人之间静静燃烧,释放着无声却炽热的暖流。

那些眼神交汇、欲言又止的瞬间,编织成了比手中棕叶更紧密、更旖旎的情网。

第三日的天空终于放晴,被大雨洗刷过的空气格外清透,连带着漫山茶林的绿色都鲜亮了许多。

然而,黎真真的情绪却有些低落,做事也有些心不在焉的。

“小江要走了?”她妈妈随口问了一句,她便有些慌乱的不知所措。

黎母看在眼里,心中不由得一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