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黎真真的老家二合一6K(第3页)
窗外是浓得化不开的墨色,只有车灯划破一小片黑暗,能偶尔瞥见路边模糊的竹林和农舍轮廓。
空气愈发湿冷,带有泥土和植被的清冽味道,与京城那干燥的寒意截然不同。
黎真真靠着车窗,安静地看着窗外熟悉的黑暗,刚才的慌乱已经平息,脸上带着一种归家的安谧,似乎在这山林的气息中才真正放松下来。
车厢内一片寂静。江浔能清晰地听到黎真真细微的呼吸声和自己沉稳的心跳。
在这远离尘嚣的山路上,夜色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温柔茧房,将两人包裹其中。一种难以言喻的亲近感在狭窄的空间里悄然滋生。
江浔忍不住侧头看她,她瓷白的小脸在黑暗中只有模糊的轮廓,但那双映着窗外偶尔闪过的农家灯光的眼睛,却异常明亮。
不知过了多久,车子最终停在了一个被山坳环抱的寂静村庄口。
黑黢黢的山影下,只有一两户人家还亮着昏暗的灯火,远远传来几声犬吠。空气湿润冰冷,带着浓郁的植物清香,这里就是“双茶坡”。
江浔付了车费,多给了一笔不菲的车费请司机稍作等候,他计划原车返回县城找地方住下,又留了司机的电话。
黎真真站在熟悉的路口,深吸一口气,仿佛整个人都活泛过来。她指着黑暗中模糊的几处轮廓对江浔说:
“那个亮着昏黄光的、有白墙的就是我家老屋了。谢谢你送我回来,江浔。真的太麻烦你了……”
她的话音还未落,只见那亮着光的老屋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个略显佝偻的身影披着厚外套走了出来,声音带着焦急的沙哑和浓浓的乡音:
“真真?是乖囡回来了唛?”
“妈!”黎真真瞬间丢下行李箱,像只小鹿般飞快地跑了过去,一头扎进那个身影的怀抱里,声音带上了哽咽,“妈,是我!我回来了!”
江浔站在原地,看着那母女相拥的场景,心头泛起暖意。他提起箱子跟了过去。
黎真真的母亲借着门口昏暗的灯光看清了女儿,布满皱纹的脸上立刻笑开了花,眼中也有泪光闪烁。
她粗糙的手心疼地抚摸着女儿的脸和头发:“高了,也瘦了……不是说早上到么?怎么半夜回来了?吓死妈了……”
“火车晚点了。”黎真真连忙解释,然后指着走近的江浔,“多亏了这位同学,是他一路照顾我,还担心我安全,特意送我回来的!”
黎母这才注意到路灯下站着的俊朗青年。
小伙子身材挺拔,穿着一看就料子很好的风衣,眉宇间透着不凡的气质。
女儿的男同学?还特意半夜送回来?黎母的眼神瞬间变得惊讶又带着点审视的意味,连忙热情招呼:
“哎呀呀!谢谢同学哟!太感谢了!大半夜的,快进屋坐,喝口热茶暖暖身子!外面冷得很!”
“阿姨您好,我是黎真真的同学,江浔。送她回来应该的,这么晚打扰您了。”江浔礼貌地笑着,将行李箱放在堂屋门口。
黎母这才发现江浔手中还提着两个分量不轻的袋子,嘴里更是连连说着“不打扰不打扰”,赶紧把人让进了灯火昏暗却异常整洁温暖的堂屋。
堂屋生着炭火,暖意融融,驱散了外面的寒气。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炊烟和草药香混合的味道。
火盆边的矮凳上,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眯着眼坐着,正是黎真真的奶奶。听到动静,也睁开了浑浊却慈祥的眼睛看着进来的人。
黎真真立刻跑到奶奶身边,蹲下身子亲昵地抱住她:“奶奶!我回来咯!你想我不?”
奶奶布满老茧的手颤抖着摸着孙女的头发,只会慈祥地呵呵笑着点头:“想,想我的乖囡……”
黎母已经麻利地往火盆里加了几根炭,又去灶屋忙活起来。黎真真拉着江浔坐到炭火边,轻声跟他介绍着家里的情况。
江浔这才知道,她姐姐在县城打工,弟弟在县城上小学,平常放假才回来。
不一会儿,黎母用托盘端来两只粗陶大碗,里面是热气腾腾的荷包蛋挂面,还洒了些葱花和红亮的油辣子,香气扑鼻。
“快,垫垫肚子,暖暖身子!乡下地方,没什么好东西,同学你别嫌弃啊!”
江浔连忙接过:“谢谢阿姨!闻着就香,怎么会嫌弃!”
他尝了一口,面条劲道,汤头带着农家特有的醇厚鲜美,热乎乎地顺着喉咙滑下去,整个人都暖和舒坦了。他毫不吝啬地夸赞,吃得十分香甜。
黎母和奶奶看在眼里,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江浔本想稍坐片刻就返回跟出租车走,但黎母和黎真真说什么也不肯放他走。
黎母一边麻利地收拾着堂屋角落的杂物,一边不容置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