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教育体系第二章(第2页)
这四个等级,严格来说,也是大乾对文道学子,更进一步的培养。
再对比对比武道,更能知道双方的差距了。
武道最低有品级的官员,是主战军的士兵,换血境巔峰、真正的巔峰,换血境十二层,为从九品。
往上的正九品,就必须千山境担任。
而不管文还是武,不是大乾不想培养更多的文武官员。
真的是国运、资源都有限。
除了每十年的科举之外,还有一条进入仕途、成为大乾官员的道路。
正是之前所说的,只要你文道达到第三境进士境,便可以跨越年纪问题,直接为从七品。
大乾还是有不少这样的人,年轻时比不过別人,科举选不上。
年纪大了,厚积厚发,大器晚成,达到了文道第三境。
总的来说,大乾还是缺少进士境,来者不拒。
武道方面的话,也差不多。
只要你的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大乾也不会拒绝你加入朝廷,一切终究还是看实力。
实力够了,什么都好说。
每十年一次的文试考试,主要由礼部承担考官,御史台监察。
明古三兄弟身为皇子,又是御史台官员,当然是来了。
这是明古第一次亲身观看科举,还挺有兴致的。
这次科举,总人数大约在四万多人。
小半是国子监学子,大半都是以往不中者。
一边监察著,三兄弟不时说两句,大多是议论看上去颇有潜力的考生。
当然,他们不会明声喧譁,只是暗自传音。
有些让他们可惜的是,都没有看到多么出眾的天才。
想想也是,还是他们的眼界太高了。
他们眼中的文道天才是什么?
是有潜力达到大贤境界的。
是三十多岁便达到进士境高等的刘书温。
是七十多岁达到进士境巔峰,八十多岁突破至十海境的李百长。
有潜力突破至大贤之境的天才,大乾两三百年都难出一个。
尤其是刘书温、李百长这样的,更是大乾立国两千多年来,目前似乎也没有几人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