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6第 16 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秦念没有详细解释儒家的功过。

她扮演的是“嚣张霸道”的后世皇帝,又不是百家讲坛的主讲人。

天幕这森冷的五个字,将所有儒生的不忿堵在喉咙里。

儒家治世,华夏衰落。

没有比这更严重的过错!

百家凋零,也意味着儒家无法将罪责推给其他学派。

………

群内的皇帝,声誉排名都不低。

都算得上明君。

遵从儒术的后果是华夏之衰,这是任何明君都不愿意承担的罪责。

刘秀不断按揉额角。

不尊儒术,又该如何治国?

天意既然透露后世之事,又为何要限制不得议与武帝无关之事?

以至于他对秦念的询问,都被规则所阻!

………

作为后世之君,李世民看得更远。

秦念既言分封为无能之君,又恶儒家致华夏之衰。

始皇帝以为秦能万世,却二世而亡。

倒是“无能”的汉朝存四百余年。

观秦念之言,可知后世皆以儒治国。

秦念通晓历史,清楚秦汉兴衰,却毅然再启法家治世。

其自负可见一斑。

秦念也有资格如此自负。

儒家延汉四百年,是民心之故。

荀子有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秦念重启法家,却稳居民心榜首。

法家之危患,已被秦念化解。

李世民急切想要知道秦念是如何为之,但无论他怎么询问,都未能绕过规则的限制,连“刘彻应如何治国”都被天幕所阻。

反而得到天幕对规则二的补充:

“不得询问与话题无关的人事物。”

显然,“刘彻应如何治国”的意图过于明显,未能绕过规则限制。

【武曌:春秋决狱有何不妥?】

论揣摩规则,武曌是群内所有皇帝之最。

她是最快绕过规则限制的皇帝,但秦念却没有立即作答。

是被规则所限制?

………

秦念没立即作答的原因很简单。

她认为可能跑题了。

这个皇帝聊天群显然是要沉浸式解决甲方的意难平。

先前提及儒家致使华夏衰落,是为了论证“主父偃的死与儒家排外有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