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铜钱(第4页)
导致朝廷铸市收入大减,官办的铸市衙门甚至出现了亏损。
为了弥补亏空,朝廷铸造的官钱质量,也跟看质量下降。
恶性循环之下,让大虞朝的铸幣业,乱成了一锅粥。
一切都是利益惹出来的祸,铜钱铸造技术太过简单,利润又太过丰厚。
相比直接卖铜,铸造成钱幣之后,纯收益最少增加百分之五十。
“这座铜矿,每月大概能够生產多少斤铜?”
李牧关心的问道。
“回大人的话,按照目前的进度,每月大概能够治炼出五千斤铜。
后续如果扩大採矿规模,產量还能够扩大一些。”
听了工匠的回答,李牧当场就傻眼了。
虽然心里有预期,知道铜的產量低,但没有想到会这么低。
月產量五千斤,不是五千吨,他都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出了毛病。
按照大虞朝的官方制钱规制,一斤铜能够生產一百六十文铜钱,铸造市面上的私钱大约能生產两百枚。
五千斤铜不过生產八十万到一百万枚铜钱,约合白银八百到一千两。
如果是利润的话,李牧也就认了。
问题这仅仅只是產值,刨除生產成本之后,纯利润大概也就五六百两。
暴利是暴利,唯独这个產能太过感人。
指望靠铜矿一朝爆富,明显是指望不上。
“做的不错,爭取再接再厉把產能提高上去。
工匠每人领取一两赏银,老师傅领取二两。
往后大家的待遇,除了基础月俸外,还有额外的產能奖。
產能每增加一倍,大家的收入增加百分二十。”
李牧隨即画起了小饼。
目前的暴利,那是建立在人工免费的前提下。
如果计算上人工成本,矿山的收益就大幅度缩水。
收益低,待遇自然不可能太好。
当然,更多还是现在的產能基数太低,增长空间著实太大。
別说是產能翻倍,就算是產能增长十倍、百倍,那都是大有可能的。
若不是大虞朝缺铜,这种小规模的开採,根本没有竞爭力。
“多谢大人赏赐!”
老者急忙即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