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朱标感慨 雄英已经超越我了(第2页)
闻心与少女踏上南行之路,沿着古道一路向江南。沿途所见,令人心寒。村庄中,“永生教”信徒越来越多,红灯笼高挂门楣,孩童被集中送往“灯堂”诵经,老人则被劝服“自愿献灯”,据说燃尽生命之火,便可进入“无面神”的永恒国度。
“这不是信仰。”闻心听着村民低语,眉头紧锁,“这是洗脑。他们的语气失去了起伏,像是被抽走了魂。”
少女悄悄潜入一座灯堂,只见中央供奉着一尊无面铜像,背后九盏血灯排列成井状,第八盏熄灭,第九盏微弱燃烧。香炉中焚烧的并非檀香,而是写满名字的黄纸??全是活人的生辰八字。
她偷走一张符纸,展开一看,赫然写着自己的名字。
“他们已经盯上你了。”闻心摸着符纸边缘的朱砂痕迹,“这符能引魂,若你在静夜独处,便会梦见自己走向那尊神像,然后……再也醒不过来。”
少女冷笑:“想让我成为下一个‘伪灯’?做梦。”
当晚,她在破庙中写下一封信,托驿夫送往江南守灯堂,请全镇孩童每日齐唱渔谣,以声波护心。她知道,歌声是最温柔的防线,能抵御灵魂的侵蚀。
与此同时,念汐孤身潜入金陵旧宫。
昔日皇宫早已荒废,但祖庙龙脉仍有微弱搏动。她借地行术潜入地下密道,发现原本断裂的三寸龙脉竟已被接续,连接处镶嵌着九颗黑色晶石??那是用死囚怨气凝练的“续命核”。
更可怕的是,祖庙正殿中,朱元璋端坐龙椅,面前跪着数十具身穿官服的尸体,双眼睁开,口中喃喃诵读《大明律》,声音整齐划一,如同傀儡。
“朕要重建真命之躯。”朱元璋冷声道,“以万民之愿为骨,以忠臣之魂为血,以帝王心术为心。待朕重掌乾坤,必令天下再无叛逆,史书重修,朕名永耀!”
念汐躲在梁上,听得心惊。她终于明白,朱元璋并非单纯想复活,而是要借命种之力,重塑大明,建立一个由他意志主宰的“永生王朝”。而实现这一切的关键,就是找到“承忆者”,抽取其全部记忆,炼成命种核心。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模样的人匆匆走入,伏地道:“启禀陛下,江南线报,那少女已南下,正往嘉兴而来。属下已在沿途布下‘梦网’,只需她入眠,便可将其魂魄拘来。”
朱元璋嘴角微扬:“好。朕等这一刻,太久。”
念汐悄然退出,连夜奔赴嘉兴。
三日后,少女与闻心抵达嘉兴城外。此处水网密布,本是鱼米之乡,如今却笼罩在诡异氛围中。每到子时,河面便会浮起无数红灯笼,顺流而下,据说那是“往生船”,载着愿赴永生者的魂魄,驶向“无面神”的彼岸。
少女决定设局。
她在河边搭起一座草台,挂起一盏素纸灯,上书“守灯人在此”。闻心则抱琴而坐,开始弹奏渔谣的变调??不再是单纯的童谣,而是融入悲悯与呼唤的旋律。
果然,当夜便有数十人聚集围观。其中一名老妇突然跪地痛哭:“我儿子三个月前‘献灯’去了,可昨夜他托梦说,他在黑屋里喊娘,没人听见……求您救救他!”
少女握住她的手:“他还没走远。只要他还记得家,就一定能回来。”
她开始歌唱。
这一次,她不再只是唱给亡魂听,而是唱给每一个活着却迷失的人听:
>“爹娘莫哭儿莫愁,
>死生本是一条流。
>若爱何必强留住,
>忘我亦是长相守。”
歌声如风拂柳,穿透夜雾,顺着河道蔓延。远处漂浮的红灯笼逐一熄灭,像是被某种力量唤醒了最后的清明。
忽然,河心掀起巨浪,一艘漆黑小船破水而出,船上站着数十个身穿白衣的“献灯者”,眼神空洞,脚步机械。而在船头,竟站着那个自称“义子”的年轻人??赵德全的继承者。
“你坏我大事!”他嘶吼,“他们本可永生!”
少女冷冷道:“你们给的不是永生,是囚笼。他们连哭泣都不能,连名字都被抹去,这叫什么永生?”
年轻人狂笑:“你不明白!世人怕死,我们给他们希望!只要信‘无面神’,便可超脱轮回!你才是阻断光明的罪人!”